快捷入口
更新教育观念,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2015-04-29 09:23:21 | 来源:职业技能鉴定职教分中心 | 【阅读:321】

陶秋燕
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  要:本文讨论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提出了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观念基础上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观,简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即以职业活动能力为导向的以职业分析为基本开发方法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灵活办学的能力教学体系。对于构建能力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课程类型和教学法,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技术职业人才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据台湾学者侯世光分析,高等技职课程发展的构面包括全球环境与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与发展、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与技职教育发展政策等五项构面[]。在经济、技术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形成,必然引起社会分工和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变化,本文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课程模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观
  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包括:一、促进人类发展,即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功能;二、促进社会发展,即促使人的智力、品德、体质和才能完满发展的功能;三、选择功能,即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变迁的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尽最大限度地实现上述三种功能,也应当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能力发展的专门的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构建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现时的要求,适应职业未来的需要(包括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并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高职教育应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终身教育理论被许多中外教育家称作是20世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教育理论。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应突破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的局限,为受教育者打下终身学
陶秋燕(1965-),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
习的基础,使其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
1.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
科技的加速发展促使社会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革,职业对人和人对职业的期望和要求也在变化,信息革命催化了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跃迁,而社会、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导致职业变更的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从具备单一职业能力向具备多种职业能力演变。随着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信息、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技术和产品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个变化,人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终生职业”,同时也改变了一生只有一种职业能力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向终身教育发展,以使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不断地得到开发,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本领。
2.高等职业教育拓宽专业宽度的趋势加强
从主观因素看,当代人对职业的选择不再是经过学校学习或一次培训后终生不变,而是通过青年期到成人期的较长时间的摸索和适应才能确定下来。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职业生活的发展进行了分期、分类的研究。职业方向的确定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青年时期属于“职业探索”或“就业试用期”。与此时期相对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尽可能地为青年提供宽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供青年人在未来的职业领域内去“探索”。
从客观因素看,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劳动组织形式也发生变化,由单一工作转向复合工种等等。劳动者必须具备宽厚的职业准备和更强的人际关系等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世界[4]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实行宽基础的职业教育,使青年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处于灵活境地,具有较强的职业迁徙能力。
(二)高职教育应促进个性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考落选者”的教育,而是成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已不再是单纯传授已有的知识和训练单一的操作技能,而应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培养。
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体现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其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根据同龄段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思维特征,按照认知的心理顺序,来设计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为不同个体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办学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应将职业能力与个性发展、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到一起,实行柔性的教育培训方式,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高职教育应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能力观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劳动分工与职业内涵的变化,交叉职业与综合职业的出现使职业教育向宽基础、复合型的方向发展,人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成为现代人职业活动的基本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狭窄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5],重新审视能力观。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职业能力,亦称为关键能力(Key qualification、德语Schlussel qualifikation)、职业活动能力或从业能力等,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由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是一种可迁徙的跨岗位、跨职业的工作能力[]
1.专业能力
作为基本生存能力,专业能力在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还应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质量意识、经济观念等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指人们收集信息、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决策、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要求科学的思维模式,是人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教育的具体表现。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也是培养受教育者情商的重要手段。
 
职  业  能  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
                                   可迁徙的、跨职业的能力
 

图1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构成
  上述各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四)行业的主导作用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各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行业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
为解决好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教育机构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同时行业应规范劳动力市场,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6] 。行业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现代化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职业鉴定机构,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与考核标准。
2.产学研合作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能力标准以及教学体系的建立等项工作都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高等技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产品合作开发、产业问题项目研究、学校提供教育训练与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参观实习及研习[7]、企业以多方式参与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等等。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为实现基于上述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对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出适应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并设计相应的课程类型及教学模式。
(一)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及开发方法
课程体系的建立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因素的制约,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对其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和调整,创造并系统地开发出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如模块式培训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技能模块组合(MES)、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德国双元制(Dual System)等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分借鉴这些教学模式的共性以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及教学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3]
    1.高职课程以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目标。
2.课程开发必须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具有特定的开发流程以实现职业分析的结果向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向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最佳转换。
3.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能力教学体系
为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构建出相应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能力教学体系。该能力教学体系的核心是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自始至终把职业实践活动能力放在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
1.从课程体系上看,总体课程结构中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总量,课程内容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建立并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类型。
2.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上看,确定实践性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内容、比例,强调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进,整个理论教学不是强调原理的分析与推导,而是强调职业应用性;职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3.从教学实施过程上看,采用一套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类型的现代教学法,健全、完善技术实践教学的培训计划、教材及其参考资料等,保证教学地点的多样性,与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从而保证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规范、系统和有效,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活动能力。
4.从教学质量管理上看,建立相应的能力教学督导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以综合测定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灵活办学进行个性化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多样性特点,所提供的课程应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可开设文凭课程,还可以开设短期培训课程或根据行业、企业所需进行定向培训,以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和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灵活办学过程中应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6]
1.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办学体制
2.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应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开发多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课程信息、学生注册、学籍管理、能力测试、职业咨询及教学管理与服务等项内容的计算机管理与查询功能,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3.根据生源的多样性进行个性化服务
学生入学的年龄、背景不限,学院对学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进行评估考核后对学生的前期学习进行承认,减免学分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4.学生可选择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学院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与设备,重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设有灵活性学习中心或开放学习中心以满足学生进行自学和灵活学习的需要;学生也可以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灵活地选择就学和修业时间。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教学体系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应非常灵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即一切为行业服务,学生即顾客。
三、构建高职教育能力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教学体系应根据上述的基本特征,对办学过程所涉及到的各项教学和教学管理环节进行整体规划,本文则主要对其核心问题——课程类型和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课程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根据职业能力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便利、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传统经验等,选择和划分课程类型。
1.学科性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按照各学科领域的独立性和系统性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这类课程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
由于学科性课程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课程内容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定律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不符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将这类课程限用于高职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体系之中。
2.综合性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打破学科界限,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整合,即合并甚至取消传统的由多门教学学科组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形式,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加以组织和排列,形成综合性课程以利于进行系统而整体的教学。如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将原来平行设置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与传动等学科性课程综合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性课程—机械工程基础。
3.项目式课程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且需较长教学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作为项目式课程。该项目式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统一,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项目式课程的具体教学形式可以是课题研究、调研报告、综合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
4.模块化课程/专业能力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综合体现了各项职业能力,课程以模块或模块组合的形式出现,可根据专业、层次和学制的不同灵活地加以编排和综合。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各项专业/职业能力设计成教学模块形式,各教学模块的内容为某项具体的职业工作能力及其所需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类别还不够丰富,且受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局限,因而如何按照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特征开拓更多的实用课程类别也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模式
新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高职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采用此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适应教学对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及职业内涵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从本职业(专业)的实际出发,适应教学对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和职业能力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和分布式小组学习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合作能力,突出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师生活动关系的互动性可发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所谓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途径,是师生为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共同活动的方法。它一方面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辅导和控制职能,另一方面也包括学生获取信息、观察、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能力学习)、检验结果的活动,特别强调学生主动、独立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8]
3.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讲解式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应针对特定的职业、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方法。随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日趋复杂,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个性化学习[9]、虚拟公司、现场教学等形式[10],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四阶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11][12],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有效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教学体系还应注重教学地点的多样性,如专业教室、灵活学习中心、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等教学场所。
总之,处于探索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深化改革,充分运用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构建出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世光 .高等技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19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3]  陶秋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北京联合大学高教研究.2000,(1).
[4]  石伟平, 徐哲岩. 新职业主义:英国职业教育新趋向 . 外国教育资料,2000,(3).
[5] 李建求 . 高职教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与对策 . 19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6] 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团报告. 2001-3-19 .
[7] 黄燕飞 . 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 . 19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8] 赵志群 . 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 .
[9] 余祖光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 19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实用教学基础.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11]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1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面向未来的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机械职业网官方微信(chinajxedu)。
友荐云推荐